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0年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后中国围绕能源转型的思路发生了巨大转变。 然而,尽管此后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但目前仍不明确什么是新的能源系统,以及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 我们的最新研究为中国能源转型建立了三种情景模型:一种是中国在2055年前建立净零排放的能源系统;一种是中国在2055年左右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一种是推断当前发展趋势的基线情景。 我们发现,将能效措施、终端用能消费电气化和基于各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低碳电力供应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帮助该国在2055年前实现脱碳目标。 在最高情景下,中国的电力部门到2055年将不使用化石燃料,而一些行业将继续使用少量煤炭和天然气。然而,配备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生物质发电厂所产生的负排放将对此起到平衡作用。 双碳目标如何改变局势 2020年9月,当习近平开始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几乎无人预料到中国会发表如此具有开创性的宣言。 上微信关注《碳简报》 他说:“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政策现在更多地被称为“双碳”目标。 这句话改变了人们对中国能源转型的整体认识。 在此之前,中国在2017年“十九大”上的目标是“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而习近平在2020年的讲话将中国的优先发展从实现“低碳”转变为实现“碳中和”,使能源部门从至少包括部分化石燃料消费,转变为一旦实现碳中和就几乎不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留下空间。 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处于中国政策体系和能源系统的利益相关者,如主要发电企业,真正改变思维方式。 中国在宣布碳中和目标后立即开始行动:国务院推出了“1+N”政策体系,其中包括实现“双碳”目标的总体纲领性文件(“1”)和实施该战略的一系列更具体的指导方针和法规(“N”)。 … Continue reading 嘉宾来稿:中国能源系统如何在2055年前实现碳中和
Copy and paste this URL into your WordPress site to embed
Copy and paste this code into your site to embed